血脂是什麼?高血脂會有什麼問題?7成台灣人不知道自己有高血脂!控制血脂五大方針
衛福部曾經調查,台灣有4-7成民眾不知道自己有三高問題,其中高血脂最難察覺、幾無症狀,有7成的人不知道自己的血脂數據異常!血脂到底是什麼?跟「三高」、「高血脂」、「膽固醇」有什麼關聯?高血脂又會有什麼問題?
血脂是什麼?
血脂就是血液中的「脂質」,包含「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兩大類,膽固醇又分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兩種。血液裡需要一定程度的脂質才能維持身體正常運作。
台灣有多少人高血脂?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如果以「總膽固醇≧240 mg/dL 或三酸甘油酯≧200 mg/dL 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60 mg/dL 或有服用降血脂藥物」來定義高血脂,18歲以上成人高血脂盛行率於男性達 34.1%,女性達 25.4%,比前一波調查(2013-2016)來得更高。
而根據報告結果,20歲以上國人三高自知率為:高血壓68%、高血糖66%、高血脂23%,超過7成民眾不知道自己的血脂檢查數值異常。
血脂要怎麼測量?
血脂無法在家測量,需要去醫院抽血檢查(需禁食),如果剛好有年度健康檢查、勞工檢查、入學檢查等健康檢查機會或是自費健檢,通常都會有這一個檢查項目。
國民健康署也有針對40-65歲成人提供3年1次的健康檢查,55歲以上原住民、罹患小兒麻痺且年在35歲以上者、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成人健康檢查,一般來說,僅需自費負擔掛號費即可。其中就包含血脂檢查(需禁食,列在生化檢查項目中,檢查項目包含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計算)。
正常的血脂是多少?
總膽固醇:正常值需低於200 mg/dl。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需高於40 mg/dl,女性需高於50 mg/d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於130 mg/dl
三酸甘油酯:低於150 mg/dl
以上標準值均來自國民健康署建議。檢查時如果發現血脂異常、報告有紅字,需掛號諮詢醫師,並依醫囑調整作息與飲食、運動;如有兩項以上危險因子,需經醫師指示使用藥物治療。
高血脂會有什麼問題?高血脂有什麼症狀?
「三高」指的是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其中的「高血脂」指的是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或總膽固醇其中之一或是兩者皆超過正常值。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當血脂異常升高,就有加速血管硬化、血液流通困難,會導致動脈血管硬化、增加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風險。
其他併發症還有心肌梗塞、腦出血、腦梗塞、急性胰臟炎、脂肪肝、糖尿病、膽結石等,高血脂初期症狀最不明顯、難以自我察覺,只能定期健康檢查、查看血液檢查報告。
控制血脂五大方針
國民健康署提供了五大方針,分別是戒菸、規律運動、健康飲食、控制體重與定期健康檢查,說明如下:
戒菸:吸菸會影響膽固醇濃度與比例,加速血管硬化的風險。
規律運動:每週運動總量達150分鐘,釋放壓力、提高新陳代謝、加速代謝脂肪,平衡體內膽固醇比例。
健康飲食:飲食需均衡,多攝取蔬菜、魚類、五穀雜糧;避免食用動物內臟與外皮、高脂肪肉類(例如香腸、熱狗、豬腳、五花肉)、高油脂甜點(冰淇淋、蛋糕、巧克力)、高飽和脂肪油品(豬油、椰子油)與甜品、酒水、飲料。
控制體重:肥胖會讓心臟負荷更重,產生心臟衰竭風險。
定期健康檢查:因為血脂無法自行測量,建議定期接受健康檢查,追蹤血脂狀況,並根據檢查結果調整飲食與作息。
◤看更多運動知識◢
👉日本爆紅「空氣跳繩」高效減肥瘦全身!打破空間限制,6好處不跳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