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能激發4種「快樂荷爾蒙」!改善憂鬱效果1.5倍,更勝心理諮商

心理疾病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圖片來源:Getty Image)
心理疾病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圖片來源:Getty Image) (Jajah-sireenut via Getty Images)

心理疾病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早在2019年,全球已有近10億人深受心理障礙所苦,包括5,800萬兒童和青少年;其中焦慮和憂鬱更是最常見的疾病,新冠疫情後,此數字更是節節升高。

改善身心狀態,所有運動都有用

一項發表於《英國運動醫學期刊》的新研究指出,澳洲南澳大學針對過去128,119名受試者(包括健康成年人、精神疾病患者與慢性病患者等族群)進行1,039項調查研究分析,相較於藥物治療、認知行為療法等常規醫療措施,運動對於減少焦慮、憂鬱或心理困擾而言,幫助更大

研究作者兼南澳大學健康專家Ben Singh就發現針對有憂鬱與焦慮症狀時,運動的治療效果是諮商或藥物的1.5倍之多!更棒的是,適用於所有類型的運動。不管是有氧運動,走路、肌力訓練、皮拉提斯普和瑜伽,只要是運動,都對改善身心狀態很有益處

不管是有氧運動,走路、肌力訓練、皮拉提斯普和瑜伽,只要是運動,都對改善身心狀態很有益處。(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不管是有氧運動,走路、肌力訓練、皮拉提斯普和瑜伽,只要是運動,都對改善身心狀態很有益處。(圖片來源:Getty Image) (JackF via Getty Images)

4大「快樂荷爾蒙」,越動越感覺幸福

有運動習慣的人,也通常會比較樂觀、開朗。這是因為當我們運動時會活化大腦,進而分泌下列4種快樂賀爾蒙,使人擺脫憂鬱和負面情緒:

多巴胺

多巴胺是最被常提到的快樂賀爾蒙之一,與快樂、獎勵和動機有關。研究顯示,運動時,身體會釋放出多巴胺,讓人感到興奮、愉悅和滿足,維持在積極的情緒狀態。不只是運動,享受美食、購物,甚至戀愛,都與多巴胺密切相關。

腦內啡

腦內啡是腦內可自行生成的一種類似嗎啡的生物化學激素,使人產生愉悅和幸福感,又被稱做「天然百憂解」。根據研究調查,當運動達到一定強度,身體出現不適感,大腦會大量釋放腦內啡,接著身體會突然感覺到輕鬆,又再度變得精力充沛。尤其中高強度的有氧運動或重量訓練,更能刺激腦內啡釋放。

血清素

研究顯示,血清素能產生快樂感、降低焦慮、減少負面情緒,還能促進睡眠和降低食慾,主要是受到日照和運動影響。只要多走出戶外,親近陽光和規律運動時,自然有助於血清素釋放。所以也被稱作「幸福因子」。

催產素

又有「愛情賀爾蒙」、「擁抱荷爾蒙」之稱。透過擁抱、撫摸、陪伴等肢體接觸會激發身體分泌催產素與多巴胺,讓人有愛與信任的滿足感覺。透過親密接觸或溫暖的人際關係釋放,便能減少皮質醇分泌,減緩壓力與緊張心情,讓人感受到歸屬感及信任感,自然就不焦慮也不憂慮了。

跟完全不運動的人相比,有運動的人,每月情緒狀態不佳的天數減少了約1.5天。(圖片來源:Getty Image)
跟完全不運動的人相比,有運動的人,每月情緒狀態不佳的天數減少了約1.5天。(圖片來源:Getty Image) (Chris Tobin via Getty Images)

每週運動3-5次,每次45分鐘效果最好

耶魯大學研究人員對美國120萬人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跟完全不運動的人相比,有運動的人,每月情緒狀態不佳的天數減少了約1.5天。而且運動量越多不見得比較好,每週運動3至5次、每次45分鐘的益處最大。怎麼動?動多久?都不是重點,關鍵是動就對了!

但如果已經有明顯或是嚴重的身心症狀,運動仍不能取代藥物治療,建議需先行就醫,再根據醫囑確認是否需要用藥、諮商或是調整生活習慣、增加運動計畫;若還沒有就醫需求,僅是偶爾心情低落、容易焦慮,那就別再猶豫了,直接開始運動吧!

◤看更多運動知識◢

👉日本爆紅「空氣跳繩」高效減肥瘦全身!打破空間限制,6好處不跳可惜

👉間歇運動是什麼?間歇運動不僅減脂還能降糖尿病風險!3種適合新手的間歇運動組合

👉超慢跑熱量消耗是走路2倍!還能降低內臟脂肪、逆轉脂肪肝,5類人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