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宜忠任西文翻譯25年 盼做好國民外交給外隊好印象

(中央社記者謝靜雯台北2日電)棒球國際賽事西班牙語系球隊多,口音適應是挑戰,代表性的古巴場內外事務處理繁瑣,近25年隨隊翻譯資歷的巫宜忠不怕麻煩,用「國民外交」形容,盼國外球員對台灣留好印象。

台灣每年幾乎都有棒球國際賽事,國際賽事除球員、裁判外,翻譯也扮演關鍵角色,根據主辦單位統計,一級規模如世界12強棒球賽同時需動用超過20名英文、日文、韓文、西文翻譯,較小規模的國際賽也至少要配置10名翻譯,西文翻譯需求量與英文不相上下。

資深西班牙文翻譯巫宜忠學生時期原本想念英文系,在哥哥建議下,知道使用西語的國家多,大學讀西文、後就讀拉丁美洲研究所,也曾赴國外工作過,因為對體育有興趣,從擔任台灣大聯盟勇士隊翻譯開始踏入棒球翻譯圈。

●西文翻譯口音用語挑戰大 棒球太多東西難掌握

儘管學生時期學的是西文,也喜歡看棒球,但巫宜忠提到,「棒球口譯又是另外一回事,到現在我都覺得棒球有太多東西,是沒辦法掌握的。」他感謝當時遇到的教練包括趙士強、杜福明、希爾頓(Dave Hilton)等都很幫忙,希爾頓也讓他對棒球的視野變得更寬廣。

巫宜忠表示,一開始接觸棒球口譯最難的是春訓時戰術上的翻譯,很多東西連講中文都不是很了解,就是要多問,透過問教練、問洋將該怎麼表達,慢慢累積磨練。

在勇士隊擔任翻譯期間,碰上2001年世界盃棒球賽支援棒協新聞翻譯,也成為開始擔任國際賽隨隊西文翻譯角色的契機。

古巴、墨西哥、委內瑞拉、巴拿馬、多明尼加等國家都是棒球國際賽常客,巫宜忠表示,雖然都是西班牙文,但各地的口音和用語不太一樣,還有因為教育程度會影響組織表達的邏輯和能力,都是在即時口譯上需要克服的挑戰。

●古巴隊場內外故事多 翻譯協助處理「特殊要求」

在這麼多西文國家中,巫宜忠帶過最多次的是古巴隊,古巴隊場內外都有不少故事。巫宜忠分享,早期的古巴球員來台,會發現為避免叛逃,都會有人在飯店大廳盯著,古巴隊經濟條件不好,除了近期到國外發展的球星外,其實到現在都很常在裝備、衣服上缺東少西。

巫宜忠就分享,曾因為古巴隊沒有棒球內衣,但預算不夠,要帶著他們去早市買衣服的經驗,除了衣服、球具,常見的買手機之外,還有球員會要求去汽車百貨買輪框和輪胎的狀況。

拉丁美洲球隊在生活管理上也不容易,從落地開始就是挑戰,不同班次的飛機,還有一抵台又馬上要離台的狀況發生。古巴隊用餐一定要有白飯,沒看過的青菜一概不碰,料理方式不能用糖醋等,中南美洲球隊除了墨西哥外,多半不吃辣,連球衣上都有「特殊要求」,喜歡追求展現身材,要求要改球衣的狀況也常發生。

但巫宜忠也在他們身上看見與外界想像不同的地方,包括古巴球隊開會,只要有不同意見球員就會馬上舉手發言、有辯論和討論,也看到一些古巴到日職、美職發展的球員,如去年世界12強棒球賽莫伊尼洛(Livan Moinelo),因為經濟能力許可,大手筆請球隊去餐廳用餐也不手軟,而當然訂餐廳的工作也是要翻譯包辦。

●國際賽翻譯像「國民外交」 讓外隊對台灣留好印象

從場內的翻譯到比賽之外大小雜事都要處理,巫宜忠表示,面對狀況時,只能做好心理準備、一件一件解決。巫宜忠正職在學校教英文,對於吃力不討好的國際賽翻譯工作,卻認為這是也轉換心態的方式,並有使命感。

巫宜忠笑說:「可能我比較愛國一點,我希望透過這個工作讓外國人覺得,台灣把比賽辦得很好,也對台灣留下好的印象。」像是古巴球員就曾分享,跟韓國、日本相比,他們最喜歡來台灣,因為台灣人對他們很友善。

巫宜忠曾是職棒球隊的「洋將保母」,國際賽隨隊翻譯工作對他卻有不同意涵,他形容:「就像是國民外交。」國外球隊也透過翻譯更認識台灣,在處理場內外大小事之餘,有時還可能需要解釋一些特殊現象,如球迷瘋狂追星的行為等,都是希望讓他們對台灣留下好印象。

西班牙文棒球口譯難找,巫宜忠提到,就算語言能力很厲害,但除非是待過職棒隊,不然要馬上上手很難,翻譯場合大家都在等著你說話,需要承受很大壓力,也要透過時間和金錢培養,而台灣卻缺少這樣的環境和條件。

對於對這份工作有興趣的人,巫宜忠也認為,語言能力、棒球專業知識之外,還需要有同理心,另外追星的心態和工作要分開,才有辦法稱職扮演好這個角色。(編輯:龍柏安)11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