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改天再運動」!克服運動拖延症,3方法讓你動起來

拖延症是現代人普遍都有的問題。(圖片來源:Getty Image)
拖延症是現代人普遍都有的問題。(圖片來源:Getty Image) (Justin Paget via Getty Images)

大家可能都碰過「新年的年度計畫寫下要規律運動」,最後發現只有年初運動了幾次,或是繳了健身房的錢卻沒去;或是常常決定「這個月開始要運動」、「今天開始要減肥」,卻始終沒有實際進度,拖著拖著⋯⋯又變成下個年度的年度目標了。

不僅是運動,減肥、吃得更健康、學外文也常常在拖延症的「改天再做」清單裡。這些聽起來都是好事、對自己有益處,拖延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但拖延行為還是很普遍,為什麼會這樣?

拖延的後果不會立刻出現,但放棄的好處就在眼前

拖延症五花八門,比起重要的工作、專案、作業或論文拖著不寫、寫不出來,你的拖延症只是把年度計畫拖著沒做,似乎沒什麼影響;如果用時間四象限法來分析,這些計畫和你的職涯或身體健康相關的事情都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當你被其他「重要又緊急」、「不重要又緊急」纏身,「重要但不緊急」的事項就會被你擺在最後面,甚至永遠都不會去做。

行為經濟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時間偏好」,當人在面臨「當下的利益」和「未來的利益」的選擇時,會傾向選擇「當下的利益」;當「未來的利益」增加,有些人會開始動搖,但也有人會堅定地選擇「活在當下」。

時間偏好不一致的問題同樣可以套用在運動和學習外文、減肥上,對大腦來說,選擇放棄的獎賞馬上就會到手,但花一小時運動或學外文,顯然無法立刻看到成效,甚至花上一、兩年,你也無法立即成為運動好手或專業口譯。

對大腦來說,選擇放棄的獎賞馬上就會到手,但花一小時運動或學外文,顯然無法立刻看到成效。(圖片來源:Getty Image)
對大腦來說,選擇放棄的獎賞馬上就會到手,但花一小時運動或學外文,顯然無法立刻看到成效。(圖片來源:Getty Image) (Mariia Demchenko via Getty Images)

過去的感受,會讓你逃避運動

如果你一想到減肥,就聯想到好痛苦、過程會餓、不能吃好吃的食物,那麼你能下定決心開始減肥的機會就很低;運動也是同理,當你想到運動時,聯想到很麻煩、很累、很辛苦、很熱,如果要運動,等於你得放棄舒適的冷氣、沙發和零嘴,以及接下來可以追的劇、滑的社群軟體,似乎真的很困難。

你的大腦已經牢牢記住運動不是件輕鬆的事,想要說服大腦開始執行運動計畫,顯然需要更多的準備:找到一個輕鬆的運動、可以吹冷氣、不要太累、不能太麻煩。先別擔心,有許多心理學家、習慣養成專家都提出了許多解決辦法,你可以放輕鬆,嘗試看看以下3個方法:

  1. 習慣堆疊

  2. 設計入門習慣

  3. 放棄其他選擇,數到三就去做

事先對你的運動做好計畫,挑選入門就能做、難度不高的運動!(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事先對你的運動做好計畫,挑選入門就能做、難度不高的運動!(圖片來源:Getty Image) (TravelCouples via Getty Images)

習慣堆疊,和其他娛樂綁定在一起

《原子習慣》建議可以將想建立的習慣和既有的習慣放在一起,或是融合在一起,設計出一整套適合運動的生活流程:追劇時先穿上室內慢跑鞋或是鋪上瑜珈墊,讓自己習慣一邊做超慢跑一邊看影片;週末出門買飲料前先換上運動服和運動鞋,改為跑兩圈再去買飲料(或是堅持住不買)。

事先對你的運動做好計畫,挑選入門就能做、難度不高的運動,並與你平常會有的習慣綁在一起,會更容易維持住運動習慣。

設計入門習慣,2分鐘就啟動

如果沒有運動習慣,一開始就決定要每天跑5公里,應該沒有多少人能做到吧!即使跑了一兩天,又有可能因為肌肉酸痛、臨時有朋友邀約、覺得自己不想跑那麼久,默默地就中斷了運動習慣。

你可以考慮先設計一個最小單位的習慣,例如早上就先換上運動服,走到最近的公園或運動場看看,即使沒有跑步,你也出門散步了!既然你都走到運動場了,輕鬆健走一兩圈應該也不難了吧?

入門習慣最重要的是不能有太困難的門檻,越簡單越好,最好是能在2分鐘內就完成,例如穿上運動鞋、踏出家門,這就是「2分鐘法則」。當你穿上鞋子出了門,就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了,簡單運動十分鐘、二十分鐘也沒關係,並記住當下運動的感受:會很辛苦嗎?會很累嗎?還是運動其實沒有很難?

換好衣服後出門,自然就會想:「不然跑一下下試試看吧!」(圖片來源:Getty Image)
換好衣服後出門,自然就會想:「不然跑一下下試試看吧!」(圖片來源:Getty Image) (simon2579 via Getty Images)

放棄其他選擇,數到三就去做

有些人的拖延症是因為選擇障礙,希望能有更好、更完美的選擇,最後就卡在原地,不知所措。你可能下午可以選擇去運動,或是去看場電影、逛個街、看展覽、喝杯咖啡,或只是坐在沙發上滑滑手機;一但選擇變多,每件事看起來都很不錯,運動似乎是裡面最不討喜的一個選項——此時就可以清楚地告訴自己:我已經決定要運動了,放棄其他選擇吧!

而且為了避免被其他選擇絆住,一但決定要運動,數到三就趕快跳起來換衣服或拿水瓶,趕快開始做你最常做的運動!不然選擇障礙者可能又會陷入「該做哪種運動」的困擾,導致一切都要重來一遍。

◤看更多運動知識◢

👉日本爆紅「空氣跳繩」高效減肥瘦全身!打破空間限制,6好處不跳可惜

👉間歇運動是什麼?間歇運動不僅減脂還能降糖尿病風險!3種適合新手的間歇運動組合

👉超慢跑熱量消耗是走路2倍!還能降低內臟脂肪、逆轉脂肪肝,5類人不適合